刘秋根,1963年生,湖南邵阳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中国古代经济史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1979年,16岁的刘秋根考入湖南师范大学, 1982年又考入河北大学师从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刘秋根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尤其是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典当业、合伙制、商业信用、商人、商业金融契约文书、河北区域社会经济史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相关成果至今处于学术界前沿。目前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发表了相关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五部。专著、论文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
在近四十年的工作生涯里,刘秋根教授始终醉心于教学科研,心志专一,淡泊名利、自甘清苦,矻矻终日,踏踏实实做学问。刘秋根教授的教学科研工作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跟踪学术前沿,不断创新进取,开拓新学术领域与方法
刘秋根教授学术研究始于宋代高利贷资本课题,其后又将这一问题扩大延伸至整个古代时期。其成果《中国典当制度史》《明清高利贷资本》获得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左右,刘秋根教授又将研究领域拓展至中国传统商业史、会计史、民间文献整理研究等领域。2014年承担了河北大学第一个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山西民间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在工作中,刘秋根教授逐渐认识到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年届不惑的他又带领学生开始走上了田野调查与民间文献搜集之路。他带领学生走遍了河北、山西、内蒙各地偏僻村镇。寻找、抄录碑刻等反映地方社会、地方宗教、地方经济尤其是反映山西各地商人活动轨迹的资料。面对碑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同时,通过访问地方史专家、收藏家了解他们对地方史、地方文化的研究、搜集最新收集到的民间文献资料。为搜集更多的民间文献资料,他还个人出资大量收购民间文献资料,先后单独或与人合作主编的资料有《保定房契档案汇编》《灵石碑刻资料全集》《中国典当史资料集》《晋商史料集成》(即将出版有《李国欣藏张家口社会经济史资料汇编》)等,其中《晋商史料集成》获得了教育部第九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为了这些宝贵的资料,刘秋根教授付出大量积蓄,甚至不惜卖掉一处房产。
二、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科研与教学并重
受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漆侠先生影响,刘秋根教授非常重视教学与理论在科研中的引领作用。他全面继承、发展了漆侠先生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治史、执教、育人”理念。
面对民间契约文书解读困难以及学生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刘秋根教授带领青年教师与学生成立了经济史读书班,倡导集体研究、多学科共同研究。早期读书班以阅读讲解马克思经典名著、商业文书为主,随着师生学习的深入,逐渐加入个人研究成果介绍与讨论。为提高大家兴趣,还创办了公众号。目前该读书班影响力已经扩展至京津晋等兄弟院校,不少兄弟院校师生通过线上形式参与读书班研讨。
刘秋根教授的成果《晋商史料集成》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晋商史料集成》是刘秋根教授与原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刘建民先生合作整理出版的大型中国传统商业史料集。全书八十八卷,共收录整理清代以来包括晋商生意往来账册、经营及日常生活信稿、家规店训、规章、著述等在内的晋商各类文书七万六千余件,清晰地记录了晋商当时的经营思路和理念,具有极高的学术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