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是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高校。
学校始建于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学,校址位于天津市马场道141号。建校伊始,学校即以本科建制、以大学立名,秉持“育中华有为之青年、办德智并育之大学、促中国之现在化”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工商人才。其后,学校历经天津工商学院、私立津沽大学、国立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不同时期。1960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一所以省名定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遂改建为综合性大学并定名河北大学。1970年,迁址河北省保定市。
新世纪以来,学校建设与发展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持续重点支持。200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全国5所高校之一。2005年,成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成为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之一。2016年,成为国家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建设大学,同年被河北省列为重点支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部省合建河北大学的协议》,跻身国家“部省合建”高校行列。以“部省合建”为契机,学校对接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医药产业和现代绿色产业,重点建设了燕赵文化学科群、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在燕赵文化挖掘传承与保护、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分布在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12大门类。设有87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本科生2855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945人,留学生464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众创空间2个。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高校、全国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实施“坤舆学者”支持计划。现有教职员工3409人,其中,专任教师226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72.4%;拥有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优秀人才55人次,燕赵学者、省管优秀专家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55人次。学校2支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19人次。
学校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同时拥有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础学科研究中心33个,河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智库)29个,河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5个。“十四五”以来,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4项,其中重大项目10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2项社科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44项,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原创探索计划项目 1项、重点项目9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其中颠覆性创新专项1 项。
学校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先后与世界上13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南美洲、亚洲、非洲承办了3所孔子学院,建有3个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学校设有河北省首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该学院获选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Top20优秀案例;学校还设有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是全省首个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建设高校。学校构筑了覆盖学士、硕士、博士的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部留学出国人员培训与研究中心”试点高校、河北省首家具有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高校,并入选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河北大学自发轫至今,已走过一百年辉煌历程。一百年来,一代代学者捧土培根、筚路蓝缕,一代代学子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以华南圭、沈理源、马沣、顾随、吴玉如、裴学海、张弓、高镜莹、高婴齐、滕大春、侯仁之、张镈、雷石榆、沈宏康、萧树滋、詹锳、孙执中、漆侠、宋大祥等为代表的前辈学人在这里躬耕执教,作育英才,培养近50万名优秀人才,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北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时代使命,遵循“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办校、服务兴校、依法治校”办学理念,在“部省合建”平台上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力争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高水平大学。